ChatGPT与保险
ChatGPT持续迭代,关于它的讨论热度也居高不下。我们已经看到了ChatGPT通过谷歌三级程序员面试、沃顿商学院MBA考试、用ChatGPT写出了券商研报等等新闻,各行各业、很多岗位似乎都陷入了要被机器人抢饭碗的惶恐中。 ChatGPT对保险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很多业内人士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还有些科技公司已经跃跃欲试,我们也很想看看ChatGPT在不同维度的表现。 两个月前,我们对当时刚刚引起关注的ChatGPT进行了一轮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发布了文章《我们向ChatGPT提了100个保险问题,留给保险人的时间不多了?》。这轮测试逻辑很简单,基本上都是独立问题的问答。 现在ChatGPT的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破亿,在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了大量训练。为了测试ChatGPT迭代后的水平,最近我们又对它进行了一次测试。这次我们的目标是在ChatGPT的辅助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报告,选择的题目是很多人关心的“中国保险代理人制度改革”,围绕这个主题向ChatGPT提出了一些更复杂的问题,看看这项人工智能是如何进行分析的。 我们的测试分为两步。 第一步,我们希望ChatGPT能独立生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提了一个长要求:写一篇中国保险代理人制度改革的文章。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中国寿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寿险主要销售渠道、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写中国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代理人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写保险代理人制度怎么改革,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ChatGPT生成的结果: 中国保险代理人制度改革 一、中国寿险市场发展现状及销售渠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寿险市场也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约为19,560亿元,较上年的14,133亿元增长了38.5%。中国寿险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银行、保险公司本身及保险代理机构,其中银行的销售渠道份额占到了74.18%。而在保险公司本身及保险代理机构的渠道中,代理机构所占的份额仅有25.82%。由此可见,目前保险代理人制度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商业渠道不完善等问题,且这些问题也阻碍了中国寿险市场的发展。 二、保险代理人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代理人制度也从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地进行改革。近年来,保险行业不断完善其市场体系,但是代理人制度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许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依旧影响着保险机构的运营,因此保险代理人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保险代理人制度改革 针对保险代理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应该重点改革保险代理人的资质要求、经营机制、业务范围及佣金方案等,完善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管理,推动保险业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其中首先应该制定适合中国保险业现状的代理人资质要求,要求全方位完善代理人销售责任,确保代理机构的经营合规性,提高保险产品的质量。其次,应该强化保险公司与代理机构之间的经营机制,提高其联系的便利性、真实性及有效性,确保代理机构能够顺利运行。还有,针对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要求重定义业务内容,增加保险服务的范围及业务的多元化,使其更具有竞争性。最后,应该完善代理人佣金方案,根据对接不同保险产品的不同业务实现,明确投资补偿佣金,促使代理人有更大动力做出更加优质的销售业绩。 四、未来发展 今后,保险代理人制度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得销售渠道合理化、商业渠道完善化,并能够形成健康的发展机制,以推动中国寿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结果来看,不论篇幅长短,也不考虑诸位是否同意ChatGPT的观点,首先数据方面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ChatGPT抓住了关键词,相应地提出了论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论据很缺乏,而且它提供的时间维度、内容的详尽程度、实用性等都很难让人满意。 我们在第一步中提出的问题非常宽泛,为了进一步完善,在第二步,我们罗列了一个更详细的结构化框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拆解,并向ChatGPT提问。 得到ChatGPT的所有回答后,我们又人工筛选出了和“中国保险代理人制度改革”相关性较强的一些答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顺序调整和串联,最终形成了一篇六千多字的文章。 要强调的是,为了更客观地检验ChatGPT的功能,我们没有对其中的事实性错误、不合适的或我们不赞同的观点进行调整。当然,我们可以对ChatGPT的回答进行更多的追问,但因为不同的作者关注点不同,很难穷尽所有的问题,出于控制工作量的考虑,这篇文章一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家更好地理解ChatGPT提供一些锚点及参考,而非得到一个非常准确的结果。 ChatGPT辅助完成的文章全文如下,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一些评估。结尾还有相关问题及ChatGPT回答的记录,还有关于我们使用ChatGPT的一些感受分享,也欢迎继续阅读! 论保险代理人制度改革 一、代理人改革背景:中国寿险市场的发展 中国寿险市场在持续增长。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约6300亿元,同比增长约7.5%。2020年寿险产品投保份数达到7.14亿份,同比增长约7.8%。集中赔付总额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3.4%。2020年,中国保险市场总资产达到4.3万亿元,其中保险资产达到3.6万亿元。 寿险公司的主要销售渠道包括: (1)代理人:指以中介形式从事保险销售的人,是消费者与保险市场接触的第一道门槛,也是群众参加保险购买的重要渠道; (2)保险公司直销机构:指由保险公司自营、经营的专业销售机构,在经营者市场上发展了一定的影响力; (3)合作机构:指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也是寿险公司与大众接触的重要渠道; (4)网络营销渠道:目前,通过网站和移动设备销售保险产品已经成为保险公司推广产品的重要渠道; (5)保险公众号: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及手机APP来进行产品宣传和拓展市场; (6)实体机构:目前保险公司通过开设实体机构或利用现有实体机构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 从保险产品、组织管理、监管等角度来看,中国寿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如下几类问题。 (1)保险产品方面的问题:一是保险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不匹配,保险公司未能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设计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更多产品;二是保险产品设计偏高,高收费,加大了客户压力;三是保险产品效力不明确,保费率计算不规范,使返利条款增多,而且不细化,可能带来效力不确定等问题。 (2)保险代理人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保险代理人的注册资格需求低,缺乏严格的考察章程,导致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代理保险交易;另一方面,销售技能水平较低,保险代理人的咨询服务水平偏低,很多保险产品细节没有及时关注,也会影响保险客户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3)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中国寿险公司有不完善的营销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特别是在代理人考核、奖励激励及营销服务支持等方面缺乏规范和完善。此外,中国寿险公司存在职能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利用不当、品牌重要性低于产品设计等问题。 (4)技术方面的问题:中国寿险市场运用技术较少,互联网渠道建设和电子商务在保险行业仅限于体验阶段,促进效率提高和服务质量提升的空间尚待开发。 (5)监管方面的问题:监管市场出现相对薄弱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业管信息不及时,制度跟不上市场变化;法规更新滞后;监管事故处理力度较弱;销售环节不规范等。 (6)消费者权利方面的问题:相对于保险公司权利而言,消费者权利较弱,偿付能力和服务质量得不到及时保障,他们遇到纠纷难以得到有效维权。 近年来,寿险行业在多个层面都面临着新变化和新挑战。 从宏观环境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加以及收入水平的提升,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中国寿险市场也迎来了新变化,投资理财性质的个人寿险产品,紧跟经济发展步伐,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加强社会安全和财富保值增值。寿险市场也面临着个人寿险产品越来越多的需求,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保险公司必须依据消费者的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保险产品,同时把控性价比,实施资源优化配置,保障投资者的收益。 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着寿险市场的供给。消费者在购买寿险产品时既期望寿险的保障功能,同时也期望得到可观的收益,因此,寿险市场出现了以风险为主,同时又具有较高保障和相对稳定收益的产品,即投资理财性质的寿险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双重需求。 在产品供给侧,随着保险公司的不断研发,新一代保险业务凭借出行、体育、零售、娱乐等多样化的体育、健身体育,开发出多种新型的保险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如多媒体产品,大数据服务,可穿戴设备和在线保险产品等。 监管方面,中国保险监管机构制定一系列保险领域严格的审查和操作规范,包括审核核准销售保险公司、资金监管等;制定多种保险服务框架,规范运作,加大走访及违规处罚力度,通过完善监管机制,促进寿险市场的安全健康发展。 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变革和不断繁荣,同时使得中国寿险市场得以实现新变化,如采用大数据技术,通过云技术应用,运用聊天机器人智能技术,保险企业可快速识别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进而个性化提供金融服务。 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寿险行业走到了必须变革的关口。 未来的寿险行业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发展趋势。...